字典查询
簦
小篆
楷体
中国大陆
台湾
香港
日本
韩国
旧字形
簦字基本信息
- 拼音:
- dēng
- 五行:
- 木
- 部首:
- 竹
- 结构:
- 上下
- 繁体:
- 簦
- 简体笔画:
- 18画
- 繁体笔画:
- 18画
- 康熙笔画:
- 18画
簦字的基本解释
簦
dēng
古代有柄的笠,像现在的雨伞。
簦字的汉语字典释义
[①][dēng]
[《廣韻》都滕切,平登,端。]
古代长柄笠。犹今雨伞。
簦字的康熙字典解释
【未集上】【竹字部】 簦; 康熙笔画:18; 页码:页899第25
【廣韻】【集韻】【韻會】【正韻】?都騰切,音登。【說文】笠蓋也。【史記·平原君傳】虞卿躡蹻擔簦,說趙孝成王。【註】簦,長柄笠。【急就篇註】簦、笠,皆所以禦雨。大而有把,手執以行,謂之簦。小而無把,首戴以行,謂之笠。【古逸詩·越謠歌】君擔簦,我跨馬,他日相逢爲君下。 又【篇海】竹也。
簦字的源字形
字源演变:
小篆
楷体字形对比:
中国大陆
台湾
香港
日本
韩国
旧字形簦字的起名意思
暂无。
